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光與自由




童年沒什麼自由,終日在家,那是一棟老公寓的一樓,有著紅色的大鐵門,門終日深鎖,僅門上有柵欄可透光。因屋長而窗少,又因台北樓房之間頗密,導致室內昏暗。好在大門剛好斜對著兩棟樓之間的後巷,早上仰頭可從室內透過柵欄看見一小塊的天光,台北常陰雨,若能見到一點藍便實屬不易,我總默默的猜測著不知這點藍能維持多久。
 
有時,在每一年的某些時節,傍晚的陽光恰好能從這縫隙中射入客廳的地板,此時我總是異常興奮,也許是自覺喪失自由時,因為光,讓我感到和外面的世界有所連結,有光,讓我的想像力得以自由。我很著迷於這道傍晚的光,在地上的挪移,以及地板那微微的溫度,還有觸摸地板那些平時未注意的細紋。有趣的是,我會坐臥於內,好像在享受著只屬於自己的日光浴,雖稍熱,但也舒緩了內心渴望出門去玩兒的妄念。
 
呆呆有時也一樣。看見她如此,便想起了我自己,不知道呆呆是否也因此想起了她的童年,在死胡同裡馳騁,和妹妹小花在草地上打鬧、追逐,一起發現這世界的微小與宏大,一起窩著擠在紙箱中睡覺,一起於矮牆上吹風,一起爬高,一起感受陽光灑落在身上的溫暖。希望呆呆的心還是如此的自由自在,希望我也一樣。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虛懸報告體

 

拖了快一個月的新聞稿今日動筆了!

 

我想,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文體絕對不是BLOG文或FB文,而是一切的成果報告、結案報告、成效報告。

 

當我們面對現實,與其被期許該如何呈現的樣態差距過大時,此種「報告文」實在不得不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擺盪,我認為此種筆法可稱之為「虛懸報告體」!

 

之所以稱之為「虛懸」,是因為在這創作過程中,牽涉著虛構、虛假、虛幻、懸疑、懸浮、懸置等各種可能性,然而這並不表示「虛懸報告體」不真實寫實,其實很有可能「虛懸報告體」所呈現的迷濛才是最真實的樣態。畢竟,這時代哪有這麼多好報告的事?我們早已習慣並接受了無病呻吟,在一個只看表面功夫,只會也只能做做表面功夫的時代下,「虛懸報告體」正是驗證了一時代總有一符應之文體的真理。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書與人

做學問當從一項項的材料,進而研究到一部部的書,而在每一部書的背後,必然當注意到作者其人。倘使這部書真有價值,不專是些材料的話,則書的背後一定會有一個人。

 

                                  --錢穆,1973,《中國史學名著》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這未來的未來,我等待

 

週二夜晚,這學期倉促上路,一路慌張一路摸索的「人文三缺一」終於完成了本學期的最後一場。

 

我想,這一夜我們還真的很「東海」,還懷著一點爛漫一點夢,抱著理念挺身面對不確定的未知,雖然明知不合時宜,卻略帶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傻勁。其實,無論是帶著多崇高的教育理念、大學理念,我們私底下總是會相互質疑自我懷疑,我很想有人來告訴我們,那個未來的未來值得等待。

 

結束後,我和以愛師(以及幾位好友)留了下來,緩一緩情緒,靜下來說說所思所感。我向她道出了我的糾結心境,畢竟我是悲劇組的成員,我其實真的不知道將自己的生命投在這裡一年,能留下的是什麼?也許什麼都沒有留下,但這樣的經歷的確改變了我,或者說將我內心的某一部份釋放了出來,佔去了我的整體,貫穿了我的血液,我未來的生命將不可能不帶著它們向前。

 

我說:「我其實一直問自己我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講起話來又是『大學精神』又是『教育理念』,一再使用『經典』、『人文』、『傳統』的詞彙,比跨領域老師還跨領域、比通識教師還來的通識,而關於角落習齋的一切未來更不該是我這樣的研究生所能思考所該承擔的......如果我內心中原本就有這些東西,而只是在這過程放大了,那我開始替自己的未來生命感到憂慮,因為我深怕再過30年,只有我是漲成這個樣子,就像個活化石般,我所說我所見的,都將不再......我的生命從這裡開始注定了是場悲劇......」

  

車駛到了定點,我沒有立即下車,靜靜的聽李壽全唱這首《未來的未來》,期望自己能像他一樣,無論面對怎麼樣的社會環境、什麼樣扭曲的人種,縱使帶著滿腹徬徨叩問,乞求著有個「誰」能「告訴我」,還能在崩壞之中不失希望,說出一句「這未來的未來,我等待」。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我們在此相遇,互道離別。

 

畢業別離之際,讀書人無以為贈,僅能贈書好讓人存留情意。



今年將送出三本書,送給因一場意外相識的朋友們。很榮幸在我碩班晚期之時還能與你們相遇熟識,真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



「我們在此相遇」,在此別離,然而我們之間的情誼才正要開始,無論你們日後往哪兒去追尋各自的理想夢想,我深信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將會是同路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以不同的方式往同一處去。



「理想與啟蒙,是不該止盡的自我追求」,從此之後,困擾你們的只會是自身的侷限,然而,只要你們「帶走一顆易感且寬廣的心」便足以闖蕩天涯。



踏出校園,人生的學習才正式開始,學習不為了他人,只是為了解惑,尤其是解那人生惑。「理解生命的難處,正是在那不解之處」。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難消

 

我很脆弱,由於我哀傷。我感到孤單,難以承受的落淚。



其實,我是在意你和你的,正是因此我無力抵禦無法漠視。



他人說:「其實你是關心我的,是我的朋友。」我也一直跟自己這樣講,也如此相信著(縱使沒有任何憑證)。然而,因為你和你行為和文字,就這樣輕易的刺進了我的思緒,叫我如何不質疑,叫我如何不去想,到底什麼是「朋友」、「我們是不是朋友」?



是的,我其實正是那抗壓性低落的小孩,我之所以堅持至今,正是因為我意識到了自己必須學習,學習淌混水,學習處理事務,學習耐煩,學習不是只是嘴巴說說而是身體力行。我總是很幼稚的抱怨埋怨,期待著能從他人身上獲得些許的溫情,然後再一次的去面對一切有形或無形的困難情勢。



而我想說的是,你可以跟這些事情不發生任何關係,但請別用一種冷眼旁觀看好戲的姿態對我,好像我的不成熟、我的艱困、我的難處、我的壓力都是你揶揄嘲諷的樂趣來源。



今天還有另一個人問我:「我不是很能理解,花那麼多心力累死自己,到底得到什麼?」說穿了,我得到了一個休學的理由。雖然只是一個理由,然而當你和你冷眼嘲諷之前,能否設身處地的想想,我在這時間點上攪和這些事的抉擇與意義。看人笑話容易,落井下石容易,傷痕淚痕之痛難消。

 

碎念二三事

今日在丹堤與以愛師短暫交鋒。



他有些不耐煩,覺得我做事方式不對。我也有些激動,出現了「算了,懶得跟你說」的姿態。



他說:「續升,你脾氣不好。」



我知道,自己其實脾氣不好,心直口快。接下了一個供全校師生使用的空間,卻只有一筆處處限制完全不合用的經費,還要因為拿了錢而「配合」各種要求,寫一堆計畫書、成效表......



你說,我要怎麼脾氣好?我做事也許太過理想,但說穿了,面對現實壓力的也正是我,被追討的也是我。老師們到底多「身體力行」的支持我不清楚;學校除了給這空間之外,要我交出成效之外,到底又給了什麼支持我也看不出來;志工們更是有心卻無處可施力,一直期待我能給個什麼,然而我也無法給出什麼。



老師、學校各單位、志工,全部都望著我,好像這事情就是等著我來釐清來論述來發落。但我也僅僅只是個有點理想有點夢想有點理念的研究生,我並非教職員亦非專兼任助理,這是我一直無法輕鬆以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