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旅行團:是旅行還是履行?

  

所有出國旅遊的形式中,跟旅行團是最微妙的。



現代有閒錢之人,常以出國做為假期的核心,想著假期將至,能擺脫一成不變的工作,遠赴異國,才像是個度假。



參加旅行團是最輕鬆的形式,一切手續有專人處理,行程銜接完全無須苦惱,既不用擔心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也不用恐懼蟄伏於暗處不知哪時會蹦出來的危險意外。但也是最無法"跳脫"自我根著的那種生活。



旅行團存在著一前提,不能拆散不能分道揚鑣,至多僅能形同陌路,卻還是須保持在同一行程中。於是,為了讓出國這段不短不長的日子好過,同團之人(整團都是認識的除外)常於一開始幾天,會禮貌性的閒話寒暄,由此便踏入了無法跳脫的泥沼,陷得越深,度假放鬆就越難已成真。



有幾種狀況尤其要命:一種是同團之人有你原本生活週遭的關係人士,最讓人憂心忡忡的是這關係還不是甚麼好關係;一種是明明話不投機,卻搞得像是參加獅子會一樣,得撐起精神保持友好的社交關係,甚至搞得自己滿臉虛假,表裡不一;上述兩種狀況也許過於極端,但還有一種時常發生卻未必是人人厭惡的(有些人甚至樂在其中),那便是細數自己出國旅遊的次數與膚淺感想做為主要話題來相互參考比較。



第三種之所以讓人"無法跳脫",我個人是還原至"旅遊意義"的層次來評估。若出國的目的是轉換於文化與環境之間,尋求心靈的休憩與鬆弛,那方法與目的之間就需注意勿本末倒置了。讓自己沉靜下來,跳脫庸碌的勞動,轉換心情以求休憩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出國旅遊只是其一(跟團更是其中的一種選擇)。於是,太過於強調自己去過多少國,似乎都忘了原初"跳脫"的意義。當然也有例外,倘若原本便是要證明自己能還遊世界,便恰巧是此類的主要擔綱者。



旅行團旅遊受限於共進退的條件,再加上對於旅行社的高度依賴,反倒過來使得自己無力也無心跳脫。旅行意謂著終究返回,藉著旅途之中奇異的異文化體驗修復心靈的倦怠與疲乏,為了在返回之後能有一個新的力量持續工作。跟著導遊,你不需也不會掌握自我所處的方位與坐標,難以明瞭行程各點之間的相互關係,甚至是否對異文化真有認識都需打上問號。於是,沒有進入異域怎麼能言跳脫?沒有走出慣習又怎麼能說返回?



旅行團旅遊成為履行一項行事曆上的事項,度假度過的只是棚景布幕,心沒轉變,人也沒變。到頭來,返國僅是又再度哀嘆著假期倏忽即逝,拖著一身因趕行程而造成的疲憊,帶著一臉因時差而未舒眠的倦怠,持續生活。甚麼發生了?甚麼也沒發生。

  

  

3 則留言:

  1. 咕咕確飛在台灣上空巴望著俄羅斯,想看看那邊,看看大貓在做什麼

    但。,太遠,咕咕飛不遠,飛不高,飛不出去。

    回覆刪除
  2. 人生豈不也是如此。

    有時候所謂的團體就是一起行動,一起配合大多數人

    才會被認定為是合作的

    有時候在不影響不侵犯他人的立場下就算想順著自己的心意也不見得能稱心

    基本的個人自由就這樣被所謂的團體給壓制甚至於消失



    就像您所說的

    "禮貌性的寒軒,由此便踏入了無法跳脫的泥淖,陷得越深,度假放鬆就越難以

    成真。"



    我想整個社會、職場、人生的概況大多是如此,但能保持清醒的人只有自己知

    道。

    回覆刪除
  3. 覺得你的文章很有想法的一個過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