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之《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

社會變遷 閱讀摘要筆記                2009-05-05

課程參與者:陳續升 s935505

研讀文本:趙剛,2001,〈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關於全球化的一些問題的思考與對話〉,《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四十四期,十二月,49-146。

--------------------------------------------------------------------- 

 

何謂全球化?

  作者將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討論,放置在資本主義發展的脈絡中,並追溯至福特主義與後福特主義之間的轉折,認為此階段為了更便於資本流動發展,國家在各領域(經濟、社會、文化)退位,自我解除了對於市場與資本的規約,自行市場化,在這些基礎上資本主義轉為彈性積累體制。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便是藉由自由市場、理性、新興科技等修辭取消了社會國的正當性基礎,伴隨著的配套論述即是民族國家的勢微,然而兩者皆非全然的事實,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國家的擴張有著必然的關連,對於資本的部署與競爭國家的規約能力下降,但對於資本與勞動之間的關係國家卻深度介入。於是作者認為面對全球化,民族國家依舊是被須分析與行動的尺度,是不能棄守的政治鬥爭場域。

  當國家成為市場機制的建立者與保護者,政府機構市場化以及私有化的同時,卻使得國家的每一項新活動都同時成為自我消解的一個手段,後果便是國家被新自由主義滲透,因公共辯論與立法機制無法跟的上經濟的操作,造成民主危機。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國家退化為經濟發展國,而掩蓋了階級的極化區隔,對於社會問題的處理並非解決而是刑罰監禁,並以非營利組織(或非政府組織)填補原有社會國的角色。



如何反全球化?

  作者認為在市場專制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追求社會正義,在國家的尺度上進行拆解、區辨,捍衛國家的左手(國家機器的社會性層面),指認出並與之結盟。於是社會運動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便成為不停的以社會為基礎對國家進行功能的改造。

  面對全球單一自由市場的迷思,唯有在跨國家(區域)的範圍內捍衛社會權利,在區域的尺度上建立起具正當化的民主過程,才有可能在政治層面規範市場機制。作者認為必須保衛的是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被穿透的真實社會關係,這關係是建立於歷史發展上的社會成果。既然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是多重尺度的不均衡地理發展,當代資本主義反全球化也該於多重尺度上游走、對話、合作。

  作者並且認為民粹主義在歷史發展中,無法成為反全球化的出路,倒是和全球化出現共謀。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力道已經穿透了地方、社區、族群、身體並將商品生產與特殊文化、認同與品味進行有機的結合,這樣的「多元」市場,因地方皆以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為空間再製的邏輯,形成激進的民粹主義與市場民粹主義合流,批判的知識分子成為人民的文化敵人,企業大亨反而與人民站在一起。

  什麼是慢社會學?作者參照布迪厄的「反思社會學」與巴柏的「深思熟辯的民主」,提出慢社會學作為反全球化的武器(方法),意在用民主的延遲反應抵抗貫穿市場與網絡的實存時間、讓公共討論指導效率機器。認為反全球化必須超越善惡二元的對立,從資本主義的內在找尋超越其自身的可能,而當知識分子欲對於現今新自由主義霸權做出反應(責任)時,不該是提出另一套迷思來對抗,而該是回到現實、回到證據,揭發其修辭裝飾與自身矛盾,以此理解新自由主義下社會實存情境的事實,恢復自身的自主性。

  拉回台灣,我們面臨的狀況是:八○年代末至九○年代初,台灣國家面臨新自由主義的轉向,國家從規約者的角色慢慢淡出(產業政策的拒斥),尤其在規約資本和勞動之間的關係方面,國家掃除了路障,建立了市場機制。而作者認為當我們面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穿透,不能只將民族國家放在經濟發展的面向上看,除了專注於市場的國家鑲嵌性,更不能忽略國家的社會鑲嵌性,須對國家的相對自主性進行設定與維繫,並積極的在國家這場域中進行功能改造的鬥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