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頤和園》觀看有感



我記得,在北京奧運開幕式之後的一場記者會,有位外國記者提問:在開幕式裡,我們看見中國展示了對於美好未來的景象,看見了一個崛起的強盛的光輝的二十一世紀中國,但過去的那個二十世紀的中國呢?這問題,在當下中國是該回應的,卻迴避了。



而婁燁,《頤和園》的導演,他沒有閃躲。



大時代與小人物兩者的交織故事,總是讓人特別的易於感同身受。時代的迫人與不可逆,以及生活中強烈的情感渴望,對於個人內心自由的追求,以及置身愛情孤獨的拉扯糾葛,這些或多或少我們都共同經歷過,只是力量強弱的分別。



在《頤和園》裡,讓一切過去與當下重疊,活著便一直的重複播映著那無法刪除的過去,當下的自己難道不是也是那些無解的過去時光所拼湊堆疊而成?



我們常想逃離當下,讓當下能抽離我們而成為過去,又再次的意圖甩開過去,試圖遺忘,就像未曾再這世界上發生過,那是段無法書寫任何註腳的真空時光。



叫人如何遺忘?選擇讓自己出走?選擇放逐自己?究竟走多遠能讓自己遺忘?雖然如此,我們還是無法迴避,那無法全數抽離的過去的自己以及渴望歸宿的給予。是青春?是激情?是愛?



鼓譟的青春宣泄於激情的街頭,還未找尋到矛盾衝突的出口卻又倉促的嘎然而止。緊接著開始的是一趟尋無解藥的迷惘未知,而無法重來的生命只得負載著包袱繼續向前,輾轉移動卻依舊無法梳理那段無法解釋的過去,縱使想極力忘卻,也再也無法將自己掌握。而清楚的是,必須面對,縱使是生命於歷史中斷裂也無法閃躲。



片中李緹的墓誌銘上寫著:「無論自由相愛與否,人人死而平等,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終結,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



看著銀幕最後閃爍的切換著《頤和園》的最終鏡頭時,我腦中突然閃過一個矛盾的想法:我們到底是在希望時看見失落,還是在失落時看見希望?





{###_fatcat31930/32764/1002172098.jpg_###}



導演:婁燁

演員:郝蕾、郭曉冬

出品:中國、法國/2007

發行:聯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